面对面聊天、视频会议、电话讨论,是过去的工作惯例。

它们都是沟通。互通有无,表达自己的想法、认识、情绪,争取双方达成一致。

但是这些方法,在大多数务实的工作上,效率谈不上高。

务实的工作是指面向产出的工作。无论是修订一份文件,修改一篇论文,还是设计一个方案,都属此类。这类工作的特征是,沟通是围绕着某个具体对象展开的;大部分时候,这个具体对象是某个文档。

为什么在这类工作上,会议或一对一沟通不是个好方法?

因为听和说,本来就是信息传递效率很低的活动;随着会议的拉长,效率还将进一步下降。而且,这些沟通往往需要双方都有时间,这又涉及到工作安排、预约变更等等;若是某方参与者在深度工作中被这种沟通突然打断,还会带来降低其他工作效率的附带影响。

而且因为最终产出是文档,基于听和说的沟通还要多一步整理工作才能落到文档上。又花了更多时间,而这完全不必要。

有些企业用上了协同办公工具,但是工作方法却没有变。依然是上传 Word 文档,然后抓起手机拨过去:「我上传了一个文档,我给你讲讲啊……」

毫无意义嘛。

时代变了,工具自然会变。工具变了,流程当然也要变。

以共享文档为基础的异步协同,才应该是高效的做法。以一个文档为基础,每位参与者自己找时间写下自己的想法,同时评论其他人的想法。这样评论几轮后,自然形成了产出。

开源软件的开发者就是这样沟通的,企业也在越来越多地向这个方向靠拢。对于企业来说,在这种沟通中唯一需要的会议,也许是开始之前,讲一下意义、目的、方法,设置检查点和最终时限,仅此而已。

而若是成熟的远程协同工作团队,连这个会议也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