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尽头的餐馆》 中有一节我很喜欢。两位主角被传送到一艘过路飞船上,发现了一大批石棺,里面冻了一千五百万个电话消毒员、三级二手车销售员、广告业务经理、保险销售员、人事经理、公关经理、管理顾问,等等等等。

船长和善地对两位主角解释,说他们的行星要毁灭啦,所以要殖民。计划分成三条船:A 船上是功成名就的大人物;C 船上的是做实际工作的人;而他们是在 B 船上,也就是其他所有人。

最先出发的是 B 船……而其他两艘船没有跟上来。主角们随后发现,这艘船被设定成坠毁在特定的行星上。

事实是,这颗行星完全没有遭遇危机。他们只是想要扔掉完全无用的三分之一人口而已。用最近流行的词来说,是那些做「狗屁工作」的人。

《Bullshit Jobs》 最近有了中译本,中文名委婉(而必然地)地改成了 《毫无意义的工作》 。 作者谈到大约有 40% 的工作是狗屁工作,这些工作没有意义,消磨人的的价值感,把生活变成西西弗斯遭受的磨难。

这本书的作者 David Graeber 是一位人类学家。从人类学角度出发,他认为狗屁工作并非出于经济需要,而是因为「管理封建主义」的需要。有些人想让自己看起来更重要一些,所以发明了各种没有必要的工作。这和奴隶制本质上相通。

狗屁工作消耗人的精力和耐心,把活力十足的人变成麻木疲惫的螺丝钉。为了填补这个空洞,人们自然地投身于消费主义的火坑,于是又不得不做更多狗屁工作来获得更多收入。完美闭环。

大部分工作(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都有狗屁的部分。为了显示自己做了多少工作而做的工作,为了表示自己做了某项其实没有做的工作而做的工作,为了让「将来有可能会复查」而做的工作,为了给彼此制造工作而做的工作……总之,一切不产生价值的工作,都是我们熟悉的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也许狗屁工作问题无法解决。但是我们最少可以选择面对它的态度。根据 不值得定律 , 凡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所以找到窍门,模块化和复用 之前做过的狗屁工作,提升效率,把真正的时间和精力留给创造。

毕竟发明狗屁工作的人都没什么想象力,翻来覆去无非就是那么些组块的排列组合而已。

哦对了。在《宇宙尽头的餐馆》中,那艘 B 船还是飞到了目的地,没有坠毁。有不少人活了下来——他们成了地球人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