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大量练习。

不过真的简单吗?

例如,你是习惯用快捷键,还是用鼠标点来点去?你是先分析问题,写下提纲,为每一段写个主题句,还是完全从空白文档开始?你的文件井然有序分类清晰,还是乱糟糟堆在桌面上?

这些都是效率的反映。看起来好像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实是习惯。而它们重要的原因在于:

  1. 高效个人工作流靠习惯堆积而来;
  2. 节省些微时间不仅会累积成大段闲暇,还会让自己更开心。

而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构建自己的 习惯 , 需要大量 刻意练习 ; 要构建稳定的输出能力,也要大量练习。大量练习才能熟练,熟练才能提升效率。

伊隆·马斯克SpaceX杰夫·贝佐斯蓝色起源 , 使命都是大幅降低进入太空的门槛。这两位互联网新贵打算把火箭当成互联网产品来做:可重复使用和大量实践。贝佐斯说,人类都是这样,一年只做十几次的事,永远都掌握不好。现在最常用的运载火箭一年也就执行十几次发射任务,根本达不到纯熟的境界。

这个道理很容易想明白。当你要切阑尾时,你是想找个一年只做十几台手术的医生,还是找个每周都做十几台手术的医生呢?

如何练习? 《刻意练习》 说得很好。我们不能指望只通过反复做某件事情,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练习要有效,需要定义明确目标,制定可行计划;要在练习期间全神贯注;要有明确的反馈,知道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以及练习应该保持在学习区,就像肌肉训练每次都要力竭一样。

只不过,练习的核心是思维,而非肌肉。

马特·里德利《理性乐观派》 认为,基于自由市场的分工合作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念让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我们容易看出,更好的分工,更好地合作,更快发现问题,更快解决问题,都是个人竞争力的表现,也都需要效率的支持。这些能力的背后,都是大量练习所带来的思维方式。

(顺便,他的 《自下而上》 也很好,配合 《卡片笔记写作法》 一起读更好。)

当在被问到给年轻人的建议时,马特·里德利说:「就绝大多数职业而言,成功的人并不比你聪明。成年人的世界并非到处都是大神级的人物,大家只是掌握了适合自己的技能和习惯。」

而这些都是练习得来。大量练习,永远都要大量练习。学编程就要写代码,学写作就要写东西。不怕写得慢写得不好,就怕不动手。动手才能发现不足,才能改进,才能提升效率。

毕竟,技能和习惯是思维方式的表现,而且只能靠自己动手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