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贴230101 Sun 回归常识
Contents
常识是个有点尴尬的东西:没有好像不大行,有了也不值得骄傲。
如果吵架时轻飘飘丢出一句「这不过是常识」,往往意味着冲突升级;说人没有常识,是一种明显的侮辱。常识嘛,common sense 嘛,人人都该有,没有就该死。
但是,常识其实一直都是稀缺的。姑且不提历史上多少战争都是因为双方的常识缺陷,只看书籍好了:美国建国时期的文胆托马斯·潘恩写过一本《常识》,道长梁文道写过一本《常识》,作家阿城也写过一本《常识与通识》。这些书都卖得不错;或许说明了常识其实并不 common。
常识不是通识,也不是共识。一个人以为的常识,在另一个人眼中,可能是匪夷所思大逆不道。过去数年间我们看到的社会的撕裂,往往正是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常识。
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作为共识的常识只在稳定的环境中才能存在,只能在一群人有共同体验时才会被承认。互联网把不同地区不同经历不同理念的人连在一起,却忘记了人们虽然生活在同一时空,但却生活在不同世界。世界没有被拉平,反而竖起更多巴别塔。
在社会经济和技术等等多方面压力下,以后的割裂只会更频繁。不确定的事件会更多,群体极化会更严重。人们会越来越拒绝向外看:外面的世界又无趣又充满了(此处消音),除了偶尔去骂骂人彰显一下优越感之外,还有什么好玩的呢?
于是共识坍塌,信任消失,社会崩解,世界进入乱纪元。不确定的时期,保证生存是第一位的。现在没有人再谈「断舍离」了吧?囤积癖才是新性感。
只有靠自己,别的都靠不住。我们以为自己生活在富足文明先进强大的社会,但一场大雨落下,便沉渣泛起。冲开柏油路,底下依然是大秦驰道和战国城墙。
所以回归常识吧,回归那些最基础的常识,那些无需费力思考或者非得拿个学位也能知道的东西。少谈本质,少谈主义,少谈增长、对齐、闭环、玩法,多看看问题。切身的小问题,那些人类已经与之搏斗了数千年,而且还将继续搏斗下去的问题。
我们知道要应对不确定的冲击,需要食物饮水药物庇护所。常识是,我们不止需要这些物质,也需要精神上的食粮和避难所。
我们知道市场会变化,因为新技术的加入,需求和供给都会变。常识是,当有新的破坏性生产力要素进入已有市场,原有的做法就必须改变;并不是花更多时间更拼更内卷就有用。
我们知道自己的价值。常识是,顺风涨潮时,人们会把平台的光环当成自己的能力。
我们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常识是,这几年的社交隔离和口罩,已经给孩子带来了难以弥补的认知与社交能力损害,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恢复。
我们希望老人能健康长寿。常识是,老人会变得更老,会更需要人照顾,会对眼花缭乱的疾病信息和治疗手段更加不知所措。接下来还会有一波又一波疾病袭来,该备的药要备好,应急的医疗器械也要备好。
常识是,无论游戏还是生活中,活着才能有 DPS。而要持续活着,就要血厚甲硬。已有的储蓄,能换钱的技能,收入的构成方式,身体健康状况,社交安全网,这些都是维持正常生活的必需品,是人生的护城河。
常识是,在这个分裂的时代过于关注社交媒体,会更容易让人陷入抑郁和焦虑。阅读或行动,找到锚点,才能有助于自我疗愈。
所以,为了应对不确定的 2023,我要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都把自己养到膘肥体壮。放弃宏大叙事,注重个人经历。今年只写小事情小东西,只写柴米油盐、感觉情绪、偶然想法。只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此人此事。
这本来也该是常识的。
- 文中图片均由Stable Diffusion生成,prompt: common s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