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新事物是人的天性。大脑总是为了新的东西而激动,而不考虑这些东西的价值;刷微博、刷抖音就是好例子。一项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新奇信息的消费激活了与奖励系统有关的大脑区域,与人们追求物质奖励的心理过程相似。

于是,“我听过了许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子曾经曰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到了东西,操练起来,熟悉它理解它内化它,才能真正掌握它。在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新的东西,如子又曰过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与心理学的“空间复习”理论不谋而合,强调通过定期复习和实践,以增强长期记忆。

忙于追新,就容易忘记实际操作和反思,最终只能获得一些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的碎片,却不能真正掌握它们。这是大脑的锅。大脑总是会高估我们理解和掌握的能力,又高估新事物的价值。梵雷斯托夫效应(von Restorff Effect)处处可见:特殊事物才能被人记得。

虽然大脑追求新奇,但我们不能盲从生理倾向。知新和温故并非对立,而应该相辅相成。我们可以尝试定期回顾,每周抽出一点时间,回顾和思考学到的新知识;也可以融合新旧,将新学到的技能与既有知识相结合,用于实际工作或生活中。丰田公司就是一个出色的例子,他们的生产系统不断融合新旧技术,从而实现了持续的创新和优化。持续学习与反思也非常重要,学习不应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应与实际需求和目标相结合。

追新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平衡追新与温故。一切新东西,都是在已有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和频繁变化的东西相比,那些不变的东西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