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有两种基本思路:提高效率和提高效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是提高效率;选择去做哪些最重要的事情,是提高效能。

前者是战术问题,后者是战略问题。两者并非对立,而是相互成就。最好的状态,是找到少数几件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又快又好地完成它。

《重来》这个系列所讲的,就是效率和效能。设定少数几个最重要的目标,广泛尝试,为每个目标找到最有效的方法,然后专注地去完成它。不只是在目标上专注,在行为上的专注也同样重要。

这个系列我每年都要看一遍。虽然它讲的是企业经营,但是和个人生活也是相通的。


分类


观念:《重来》、《奇特的一生》、《100 个基本》、《效率专家爸爸》

方法:其它五本

这周有一两天精力状态一般,所以多看了两本书,还有几本是重看。精力不济时,重看旧书挺好的。

对于方法类的书,能抓出一个重点、能尝试使用、能转变成习惯,收益就远远高出成本。

对于观念类的书,则困难得多。我们本来就不容易接受一个新观念——除非它能带来明显的好处。而观念本身是不能带来任何好处的,只有它转化成行动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看到好处。

所以学徒制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你可以先不用懂,照着做就可以了。等养成了习惯,慢慢也就懂了背后的观念。

但是学徒制的问题在于师父本身未必靠谱、个人悟出来的观念未必准确、消耗大量时间在单纯的劳作上,以及地域和行业限制。

以书为师则好得多,问题只剩了两个:找到好书,以及放下疑惑先行再信。


短评


为什么精英这样沟通最高效

img

豆瓣评分:7.9

[日] 桦泽紫苑 / 2019 / 湖南文艺出版社

看过了只是看过了,能说出来、能写出来、能改变行动才是真的理解了学到了。

这本书里提出一个简单易行的输出方法:写读后感。只抓一个关键点,列出之前的想法、看后获得的新观点、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即可。

我过去的观念是什么?看完这本书,得到了什么反常识?我要如何去应用?


为什么精英都有超级领导力

img

豆瓣评分:5.9

[美] 金·R·鲍威尔 / 2019 / 湖南文艺出版社

前半部分可读。

四个基本素养:决策力、从交际中创造影响力、高度可靠和大胆调整。

扩展一下:

决策力指能快速做出决策、尽量将好的决策流程固定下来、复盘积累决策经验,消除偏见和情绪的影响。

从交际中创造影响力是指能够影响他人,获得支持,建立稳固而广泛的社交网络。

高度可靠是言必行行必果,获得他人的信任。

大胆调整是思维灵活,审时度势,不以过去的成功经验作为未来的指引。

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去中心化,个人工作、小团队工作、多样临时工作会成为常态。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一个人就是一个企业。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四项基本素养是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去具备的。


重来2

img

豆瓣评分:7.3

[美] 贾森·弗里德 [美] 戴维·海涅迈尔·汉森 / 2014 / 中信出版社

“Rework” 系列都很不错,可以放在 “每年回顾” 书单里。Basecamp 和 Netflix 所推行的企业文化,正是这个世界在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员工可以更自主、更胜任、更有成就感,更依靠内在动机。

这样的企业文化建立不容易,因为它和传统相悖;但是它会更有好处,因为员工会觉得自己的时间花在了有意义的事情上。

现在国内也有一些小团队使用远程工作,而且做出来的产品一般都还挺好的。在如今这个时代,也许当一个互联网企业开始不允许员工远程工作、或将远程工作的员工视为二等公民的话,就意味着这个企业开始走下坡路了吧。


为什么精英可以快速积累财富

img

豆瓣评分:7.3

(日)冨田和成 著 博集天卷 出品 / 2019 / 湖南文艺出版社

建立个人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将自身能力、人际关系、健康、信用可视化,作为人力资本;将可用时间分配作为时间资本;将可投资资产作为投资资本,构建合理组合,使用 PDCA 来迭代更新。

这本书谈到的都是常识,然而重要的是能不能持续去应用这些常识。


重来3:跳出疯狂的忙碌

img

豆瓣评分:8.3

[美] 贾森·弗里德 [丹] 戴维·海涅迈尔·汉森 / 2020 / 电子工业出版社

重要的是,保留选择的权力。


奇特的一生

img

豆瓣评分:7.7

[俄] 格拉宁 / 2013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这本书超级赞。是每年重读书目。


效率专家爸爸

img

豆瓣评分:8.2

小弗兰克 / 2005 / 新蕾出版社

小时候看过,现在又重看。对效率的追求有什么意义呢?因为高效率可以把时间省出来,去做那些更值得的事情——真正的生活。这大概是我小时候的理解,也是一直努力的方向。

当然,现在更多去追求效能,而非效率了。


知日·日本制造力!Made in Japan

img

豆瓣评分:7.2

茶乌龙 主编 / 2017 / 中信出版集团

重点看了一下设计部分。浮皮潦草,浅尝辄止。


100个基本

img

豆瓣评分:7.3

[日]松浦弥太郎 / 2014 /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个人几条相关经验:

  1. 大量地写,大量地说,是产生新想法的最有效方式。只靠想,是想不出什么来的。

  2. 更灵活的想法,来源于更多的角度。他人的角度是怎样的,把当前问题当成一个子系统来看,又是怎样的?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又是怎样的?

  3. 或许存在最好的决策,但是很可能找不到它。有限理性,有限时间,可行决策就好,最优决策不必要。大量的可行决策比一个最优决策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