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什么,ChatGPT 突然又火了。这次的范围和烈度显然比上次大得多,有关部门的反应也激烈得多。接下来会变成什么样子,现在真说不准。

ChatGPT 已经开始和搜索引擎结合了;微软的 New Bing 已经让 Google 手忙脚乱,国内的百度、阿里、腾讯,甚至是京东、360、美团也都纷纷入场。个人投资者和研究团队当然也不甘人后,美团的王慧文说打算先交 5000 万美元入场费,清华的沈阳团队则打算拿自己积累的数据集和已有成果入伙。

微软的 CEO Satya Nadella 说,ChatGPT 对于知识型工作者来说,堪比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钢铁、铁路、电力和化学品大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原子能和平利用和电子计算机,直到互联网。现在,多层人工神经网络能再带来一次革命吗?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的力量由自身和可驯化的畜力,拓展到巨大的钢铁机器;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有了更多材料、更多能源、更方便的运输手段,大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基础;第三次工业革命,人们把简单的工作交给计算机,和远在另一大洲的大脑连线。现在,人类制造出了疑似拥有类似人类智能的物体:最近一篇论文认为,在解决心智任务的能力上,GPT-3.5 已经和 9 岁儿童的能力差不多——当然这并不是说 GPT-3.5 已经拥有了相当于 9 岁儿童的心智能力。

乔姆斯基认为,ChatGPT 这样的系统,能够做到的只是高科技的剽窃。杨立昆认为,ChatGPT 背后没有任何真正的新科技,它只是已有技术的排列组合而已。特德·姜认为,ChatGPT 是对互联网内容的一个有损压缩。木遥说,ChatGPT 是「作为一种服务的自然语言界面」,这是个了不起的突破。还有人说,「ChatGPT 取代不了我,因为我比它便宜。」

也许他们都对。

但是关键在于,人们会如何使用 ChatGPT 这样的工具。人们会相信它给出的答案,相信它的推荐吗?会把它嵌入自己的工作流,来帮助提升工作效率吗?人们会让 ChatGPT 为自己读书、看论文、看电影,然后给出一个简报吗?人们会让 ChatGPT 帮助自己做决定吗?

我觉得会。哪怕明知道这种工具是有缺陷甚至有潜在危险的,人们依然会这么做。

历来的工业革命都是如此。人们一直在改进、拓展,一直在犯错、学到教训、改变而避免犯错的流程中跌跌撞撞地前进。

但是这一次可能会不一样。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大规模低成本地制造出似乎能够思考的机器。这种东西不是扩展人类的肢体和力量,不是扩展人类的感官,而是取代人类的大脑。

也许那会是个光明的未来:慈爱的机器照顾着我们,大同世界只有一步之遥。

但我觉得不会。更可能的未来是,绝大多数人类会沉迷于逼真的、由 AI 生成的虚拟世界,乐而忘返,直到世界毁于一声轻叹。

也许这是费米悖论的一个解释吧。

本周的成果

  • 看了几本书
  • 实现了健康饮食

本周的改变

  • 开始真正地做一点事情了

做得还不错

  • 能安静地看看书
  • 尝试了一次运动

做得不太好

  • 家务做得不多
  • 工作效率比较低
  • 作息还没有调整好

下周的目标

  • 尝试恢复工作效率
  • 尝试多喝水和少量运动
  • 恢复正常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