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 AI,保持思考 2023 Week 11 回顾
Contents
这是《石头剪刀布》,一部大量采用 AI 技术制作的动画片。它通过大量真人照片训练图像生成权重文件,然后真人拍摄,再将其转化为 AI 绘制的图片,最终生成动画。这样的技术不仅降低成本,还极大提高了制作效率。这可能是新常态:创意与 AI 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制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和积累为基础,挖掘新的制作方式和独特视角,将创意融入作品。
第一次看到这部短片时,我猜人们往往会赞叹 AI 的能力进步。但是如果再看一遍就会意识到,分镜、镜头设计,人物表情和动作等等最重要的元素,仍然来自人的智慧和创意。换一个缺乏创意的导演,即使运用同样的技术,结果也会大相径庭。创意是影视作品的灵魂所在,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过去是这样,现在亦然。最少目前还是这样。
创意从何而来?来自经历,来自积累。人生的点点滴滴、百态人生,都是创意的沃土;经历激发想象力。深入某个领域的多年积累,才能在技艺上炉火纯青,才能熟能生巧。
另一件小事,是最近我在尝试用 GPT-4 提高工作效率。更具体一点,是让 GPT-4 写程序,来自动化一些固定而繁琐的工作流程。
最近几天,我用这种方法尝试写了几个短程序。我向 GPT-4 提出需求,它会迅速生成一段代码;我只需运行,再将出错的提示反馈给它,GPT-4 就能很快再生成一段。整个流程简单高效,成果也让人满意。与 GPT-4 相比,我自己写这些程序,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精力。
不过,当提出一些复杂需求时,GPT-4 似乎难以理解,或者写不出来。我开始尝试逐步迭代,分解需求,逐个实现小功能和改进,再将这些碎片拼接起来。最终效果不错。不过这种方法,让我想起了很早以前听过的一件事:有人以软件公司招募为名,让应聘者完成特定的编程任务,然后将这些代码片段拼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程序——鸡贼哪个时代都存在。在使用 GPT-4 写程序时,脑子里偶尔也会响起几个反对的声音;似乎我也在剥削 AI 的智慧。
不过当然,这些反对的声音都被我无视了。它们不是真正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当大脑尝到甜头,享受到了依赖 AI 的红利之后,必然会逐渐习惯这种方式。我们会在心里权衡:我要学习这项技能来自己完成呢,还是直接交给 AI?这类问题的答案会很明显,因为人都很懒。我们会越来越依赖 AI 来完成任务,而不再动用自己宝贵的认知资源。
这样的未来必将来到,就像今天的人们沉溺于短视频和其他无脑娱乐一样。但是 AI 的诱惑太大,恐怕难以抵抗。每天我们都会问自己,真的需要像过去那样持续磨练自己的技能吗?可能并非必要。
但是我们依然要想办法保持自己大脑的锋利。也许多读读书会是个好办法。或者多和人交流,也许也可以。
也许。
文字内容由我、GPT-4、Github Copilot 协作生成;图片由我和 Stable Diffusion 1.5 协作生成。
本周的成果
- 和 GPT-4 一起提高工作效率
- 作息好了许多
- 开始读一点书
本周的改变
- 使用 GPT-4 的思路打开了
- 尝试找到生活中可以自动化的地方
做得还不错
- 写了几个程序,完成了一部分自动化
- 想通了几件事,例如如何应对未来
做得不太好
- 没有足够的运动
- 读书不够多
- 工作效率不够高
下周的目标
- 继续提高效率
- 开始尝试运动
- 读更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