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com/TheMouseCrypto/status/1645065768776749056

1982 年,科幻作家弗诺·文奇(Vernor Vinge)首次提出“技术奇点”(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概念。1993 年,他系统阐述了这个理论,声称超越人类智能的计算机将在 50 年之内问世,并认为这次变化和人类的出现一样意义重大。

2001 年,雷·库茨维尔(Raymond Kurzweil)提出库茨维尔定理,认为人类出现以来所有技术发展都是以指数增长。2005 年,他的《奇点临近》出版,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到与人类智能水平相当的时刻,将会引发技术爆炸性增长,导致社会的深刻变革。他预测技术奇点将在 2045 年左右到来。

2010 年,凯文·凯利(Kevin Kelly)出版了《科技想要什么》(What Technology Wants)。他认为技术是一种演化过程,它的演化和发展不可阻挡,而人只能选择与技术共生。他认为,技术将与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相互交织,形成全新的网络化、智能化的生态系统。人类应该关注并把握这些趋势,以便在技术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当然,这些乐观的观点也受到了一些批评者的质疑。批评者认为这些理工宅忽视了资源限制,没有意识到社会和政治因素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忽视了道德伦理问题——简直没有人文关怀的温暖。

stable-diffusion-xl (3)

但是应该不会有人否认,2022 年 11 月 30 日,我们毫无预兆地跌入了一个新时代。

然后,2023 年 3 月 15 日,GPT-4 发布。3 月 23 日,ChatGPT 插件系统发布。4 月 11 日,阿里巴巴宣布要将阿里通义接入阿里巴巴旗下所有产品——无疑这会影响整个电商行业和办公软件市场。在未来几年内,所有行业可能都会被人工智能重塑一遍。

在这一串让人目不暇接的大事件之间,一株幼苗悄悄长大了。Auto-GPT,3 月 17 日诞生的一个开源项目,3 月 30 日发布了 Demo,4 月初被人们发现,然后在 GitHub 上的 Star 数量暴涨,增长曲线触目惊心。

star-history-2023415

这个开源项目在介绍里写明了自己的目标:构建大语言模型的“思维链”,实现 GPT-4 的完全自动化运行。具体而言,它能:

  • 搜索互联网来收集信息;
  • 建立工作记忆;
  • 描述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并且反思这些想法和计划;
  • 访问网站;
  • 访问计算机上的文件,向本地硬盘写入文件;

······看起来和我能做的差不多;除了它更快,写东西的能力更强之外······

木遥写了条有趣的微博:“我坐在屏幕前看着这一切自动在我眼前发生,心想,我要是有它这个行动力,三个 PhD 都念完了。” Twitter 上有个用户用 Auto-GPT 实现了“傻瓜化开发流程”,只是在需求后面加了一句话,剩下就让 Auto-GPT 自己完成。

我也尝试让 Auto-GPT 完成任务,收集资料,写一份摘要。看着字符一行一行地出现在屏幕上,我脑中跑马灯般闪过一部部电影:《终结者》,《黑客帝国》,《机器人管家》,《人工智能》,《2001 太空漫游》,《银翼杀手》(两个版本都有),等等等等。

然后,它就报错了。不是它的错,是 OpenAI 的。

后来,我又尝试了几次。尝试让它整理一套教程,让它收集特定主题的图片等等。看着它笨拙地尝试,一次次搜索,最后输出的 txt 文档依然不忍卒读;看着它打开浏览器窗口,分析网页内容,最终一无所获,得出结论:它还是一株幼苗,还需要时间长大。现在它还只能完成一些明确而简单的任务,而且往往陷在自己的想法里出不来。

但是没关系。它会很快进化的。

stable-diffusion-xl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斯坦福大学和 Google 的研究者发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一个由 GPT3.5-Turbo 驱动的 NPC 组成的小镇。NPC 们能彼此讨论,能组织活动,还能制订计划并且实施。更早些时候,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研究者提出了个名叫"CAMEL"的项目,让 AI 分身们讨论,来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看起来,这会是个好方向。想象一下一堆 AI 开会讨论的场景······想来他们不会把主要的精力都花在扯皮和甩锅上吧。也许它们才是更合适的工作者。

下周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个世界正在变得更加有趣——也许更加危险。我们可能会撞上算力之墙,可能还会撞上能源之壁。但是在那之前,我们还有机会看到 AI 承担更多本来由人类来承担的工作,会看到它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变革,带来巨大的机会和挑战。

生活在这个时代,也许能有机会亲眼见到 AI 学会学习和自身迭代,也许能有机会亲眼见到技术奇点的到来。

何其有幸啊。


本文由 ChatGPT 和 Github Copilot 协助完成。未标明出处的配图由 Stable Diffusion XL 生成。

本周的成果

  • 完成了基本工作
  • 似乎体力和精力有所提升

本周的改变

  • 尝试 Auto-GPT 协作工作
  • 尝试把 ChatGPT_Academic 融入工作流中

做得还不错

  • 减少了在微信上的时间浪费
  • 作息以一种奇怪的方式稳定下来了

做得不太好

  • 认知过载
  • 没时间看书
  • 注意力涣散

下周的目标

  • 继续尝试更高效的工作方式
  • 尝试恢复阅读习惯
  • 继续调整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