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做事情有两种状态:享受过程的状态,和追求目标的状态。

我觉得,目标固然重要,但过程可能更重要。如果不享受过程,那么可能很难达到目标。无论是创业,还是减肥,可能都是如此。

如果目的只是赚钱,那么可能很难赚到钱。如果目的只是减肥,那么可能很难减肥成功。因为这些目标过于缥缈虚无,相比于眼下的点点享受——比方说躺平或者吃顿好的——力量显然不足。

无数的书籍告诉人们要树立目标,然后将其分解成计划,再逐一实现。但是问题在于,这样往往需要强大的意志力;而就我个人观察,拥有强大意志力的人并不多。

于是,人们又提出了一种观点,把那些对目标有益的行为转换成习惯,以此来减少意志力的应用。这是个好主意,但是构建习惯本身也是需要意志力的;人们往往不能养成良好习惯,多尝试几次之后可能还会陷入习惯性无助的糟糕状态。

这可能是人类的默认设置。的确,很困难。

所以我想,也许可以通过享受过程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下一个问题就变成了“该如何将本来不喜欢做的事情转成喜欢的事情”。

答案有点简单:去喜欢。去发掘其中的乐趣,哪怕是一点点。然后放大它。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精神能驱动身体。我们的想法会改变行为,而行为又会反过来改变我们的想法。知行合一,就是如此。

具体而言,就是先做一点点自己本来抗拒的事情,然后尝试从其中找到乐趣。拿跑步为例,无论是早上清新的空气,还是脚踏实地的感觉,都可以从中找到微小的乐趣。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微小的乐趣上,当觉得乐趣已经消失的时候就停止。然后明天再试一次。

不必着急,也不必关心目标。目标遥远且缥缈,只关注每一步中的微小乐趣就可以了。

跑步会慢慢变成习惯,而感受乐趣这件事,不能变成习惯。每天发现一点点新的乐趣,也许每天也可以把感受到乐趣的事情记下来;这样强化下去,目标就不知不觉地达到了。

所以,不要设定时限紧张的目标,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就可以了。然后就是寻找乐趣的过程。

当然,这种方法只能适用于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养成;至于工作,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本文由ChatGPT, Github Copilot 协助完成。

本周的成果

  • 打了两场球
  • 尝试沉迷短视频
  • 看了一点书

本周的改变

  • 打球时心率比较健康了
  • 作息完全乱了

做得还不错

  • 亲身体验短视频的危害
  • 大致上完成了工作

做得不太好

  • 拖延了一些工作
  • 看书时注意力涣散得很厉害

下周的目标

  • 重新练习集中注意力
  • 继续为了健康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