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休息 2023 Week 42 回顾
Contents
最近两周在断断续续生病,也被迫休息。睡饱了以后,总是要找点事做避免无聊,于是刷短视频、看网络小说。过了几天,发现反而更累、更提不起劲头了。
仔细想想,这些事情不算休息。关于休息,已经有了一些研究;一些人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另一些人则试图找到人类的共性。大致来说,休息的目的是为了让身体恢复,让大脑放松。但是,这同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奇特的一生》中描写的柳比歇夫,每天都要睡十个小时以上,还有大量的时间用来看小说、看戏、运动——他集中注意力工作的能力很强,这个一般人比不了。我记得某位大师有两张桌子,用来做完全不同的工作,在一张桌子上工作累了就换到另一张桌子上去。还有某人大概说过这样的话:“我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太长时间,只能过一会儿就去找件别的事情做,轮流交换。”因“卢曼笔记法”闻名的社会学家卢曼则说,他写不下去就先不写,反正可以写的东西多的是——这是他的卡片宝藏带来的必然结果。
这些例子的主人公似乎认为,不同的工作需要用到不同的大脑区域,当一个区域疲劳时,可以使用别的区域。不知道这种想法对不对,但是我持怀疑态度;毕竟,工作记忆是一块共享内存。
也有人认为,有效的休息应该是放空大脑,完全不去考虑要完成的工作。持这派观点的人认为,散散步、晒晒太阳、运动或者练习一下正念会是有效的休息。这种说法大概也有一定道理。
休息应该分成两个部分:体力和脑力。前者比较容易理解也容易处理:拉伸、静养,睡一觉就好。脑力的休息会复杂得多,主要是我们没有办法判断出当前的疲劳来自哪里。它可能来自于身体感受,可能来源于情绪,可能来源于工作记忆被填满,可能因为大脑没有足够的糖分供应。而我们没有办法明确意识到问题的根源。
我觉得,让大脑休息的关键在于两点:意识到大脑的疲劳来自什么;以及采用针对的解决方案。有趣的是,如果保证了膳食平衡,那么使用一种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
答案是正念。正念练习可以让我们更明确地判断当前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判断出“觉得大脑疲劳”这件事到底是来自身体、情绪,还是来自工作记忆不足。正念练习也可以让我们暂时隔离身体、情绪和大脑感受之间的连接,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休息。
本文由ChatGPT, Github Copilot 协助完成。
本周的成果
- 完成了两门课程
- 打球质量不错
本周的改变
- 身体还没恢复
- 周末又生病了
做得还不错
- 打了一场球
- 休息得还不错
做得不太好
- 没怎么看书
- 身体状况又下滑
下周的目标
- 争取恢复健康
- 看看能不能去打一场球
- 争取看一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