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词工程还会继续存在,但是会换个方式 2023 Week 50 回顾
Contents
几天前,OpenAI 发布了一份提示词工程指南,列出了几项和大语言模型助手沟通的基本原则,包括指令要清晰、复杂任务要拆分、最好给出示例和操作流程等等。
2022 年 9 月 13 日,OpenAI 的 Sam Altman 和 LinkedIn 的 Reid Hoffman 有一场对谈。Sam Altman 认为提示词工程是个短期需求:
“5 年后我们将不再需要提示词工程,或者只需在这方面做少量工作。将来的 AI 系统不会因为增补了某个特定词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输出,而是可以较好地理解自然语言,用户只需以文本和语音形式输入指令,即可让计算机完成图像生成、资料研究、心理咨询等复杂任务。”
“总的来说,用户只须使用自然语言就可以与计算机交互,当然,如果艺术家能想出更有创造性的描述,也自然就可以生成更好的图像。”
2023 年2 月 21 日,Sam Altman 发了一条 twitter:“写出好提示词是一项高杠杆技能。”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提示词工程一直是一个很火热的话题。
2023 年 5 月 25 日,李彦宏在中关村论坛做了一场主题演讲:《大模型将改变世界》。他说,“ 10 年后,全世界有 50% 的工作会是提示词工程”。
这个观点似乎和今年上半年的许多人相同。一些企业开始招聘“提示词工程师”,各种各样的课程开始大量出现,各种割韭菜的牛鬼蛇神也蜂拥而至。
当然,提示词工程有一点门槛。不高,但是的确需要去稍微学习一下。而不是可以直觉地和大语言模型对话,把对方当成人看待。
当然,大语言模型显然不是人。他可能是一场梦境。
本文由 ChatGPT 协助完成。图片由 DALL·E 3 生成。
本周的成果
- 完成了基本工作
- 使用 Vimac 和 Homerow 提升效率
本周的改变
- 开始更多使用 Timing 来记录工作时间
- 开始更多使用 Hookmark 来增强文件链接
做得还不错
- 基本上没有头痛
- 运动量还可以
做得不太好
- 作息还是比较混乱
- 有些可选工作没有完成
下周的目标
- 继续努力早睡早起
- 充分运动
- 开始几个长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