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工具或媒介,能像今天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这样,以如此高速普及开来,并且疯狂地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

以及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

虽然这很符合直觉,但最近还是有一些研究给出了证据,证明依赖 AI 会让人变蠢。

一篇综述指出,学生过度依赖 AI 对话系统(如 ChatGPT)会导致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的下降;学生更可能接受 AI 生成的推荐而不加质疑,从而在决策过程中出错。一项针对高中数学课程的研究发现,使用 AI 辅助学习的学生在没有 AI 帮助时,表现比从未使用 AI 的学生更差。在 Reddit 上,一位用户评论这篇文章:“去餐馆点餐并不能让你成为厨师。”

类似的研究还有这篇这篇

显然,AI 正在让随波逐流的人变蠢。

image1

微软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前几天发了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在知识工作流程中的兴起引发了对其对批判性思维技能和实践影响的质疑。我们调查了 319 名知识工作者,以研究 1)他们在使用 GenAI 时何时以及如何使用感知批判性思维,以及 2)GenAI 何时以及为什么会影响他们这样做。参与者分享了 936 个使用 GenAI 在工作任务中的一手案例。从数量上讲,在考虑任务和用户特定因素时,用户对特定任务的自信和对 GenAI 的信心是预测是否实施批判性思维以及在该思维在 GenAI 辅助任务中实施的努力的指标。

具体来说,对 GenAI 的信心越高,批判性思维越少,而自信越高,批判性思维越多。

从定性角度看,GenAI 将批判性思维的本质转向信息验证、响应整合和任务管理。我们的见解揭示了开发 GenAI 工具用于知识工作的新设计挑战和机遇。

同时, AI 会让强者更强。《经济学人》前几天也有一篇文章

乐观者希望这项技术将成为一个伟大的平等化因素。相反,它看起来很可能会扩大社会分歧。

新的证据表明,在研究和管理等复杂任务中,高绩效者最能胜任与人工智能合作。评估模型的输出需要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判断力。人工智能可能不会缩小差距,而是像过去的技术革命一样,可能会扩大劳动力市场的鸿沟。

历史表明,技术变革有利于有技能的人。如今的 AI 似乎延续了相同逻辑——它会奖励那些拥有良好判断力、灵活思维和专业知识的人,让他们在信息密集的环境中如鱼得水。

以上的文章都不免都保留了一点希望,例如让 AI 引导学习而非直接提供答案,则会增强认知能力;平衡使用AI,使它补充而非取代人类认知过程等等。但是我们都心知肚明,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现实中,人们往往会选择最简单的方式——外包。

不过这也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才面临的独特问题。

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就认为文字削弱了记忆;古登堡的印刷术被认为“像是把蜡烛给婴儿”;电视被认为会让人变笨;搜索引擎被认为会让人变得浅薄;短视频会让人失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就连计算器也逃不过——人们担心它会让人失去算术能力

每一种工具或媒介的出现,都会让人们失去些什么能力。AI 当然也不例外。

一切的关键在于,当我们在使用工具或媒介时,需要意识到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并且能够做出选择——虽然这些选择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艰难,需要我们和自己千万年演化出的大脑作斗争。但是即便身陷泥泞,我们依然可以仰望星光;即便困于果壳之中,我们也能自认为是无限宇宙之王

Man at the Crossroads - Vladislav Babienko - unsplash.com

做出选择的能力,取决于我们的基本认知取向,以及对“何事更为重要”的观念,也即世界观价值观。这些观念需要通过长期阅读和反复思考才能构建起来,而且这一过程不应该外包——如果我们自己不做选择,那么就会被选择。

然而,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基于可信信息做出选择的能力正变得愈发稀缺。当 10 岁的孩子已经开始用 AI 写作文时,这种能力正在被摧毁。

所以没错,从整个人类群体的层面来看,AI 会让人变得更蠢。

硅谷著名孵化器 Y Combinator 的创始人 Paul Graham 去年 10 月写了一篇文章

写作其实就是思考。而且,有一类思考只有通过写作才能实现。就像 Leslie Lamport 所说的,“如果你在思考而没有写下来,那你只是以为你在思考。”

所以,一个划分为“能写"和“不能写”两个阵营的世界,会比想象中更加危险。这将会是一个“能想”与“不能想”的世界。

我知道我想身处哪个阵营,我猜你也是一样。


本文由 Grok 3 协助完成。未标明出处的配图由 FLUX-dev 生成。

本周的成果

  • 作息有规律
  • 可以深度工作
  • 有了篇还不错的文章

本周的改变

  • 更能集中注意力
  • 可以看一点有难度的书了
  • 开始写另一篇长文

做得还不错

  • 作息规律
  • 规律补充维生素
  • 很少用手机

做得不太好

  • 看网络小说熬夜
  • 没有运动
  • 精力不足

下周的目标

  • 继续保持作息规律
  • 增加运动量
  • 看更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