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条书摘和评论 2025 Week 15 回顾
Contents
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并带来一点点好处:我们能够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好。
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
[美]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美] 埃尔德·沙菲尔著.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湛庐文化.2014:24.
稀缺强化了对眼前利益的过度关注,代价是被忽略的其他可能重要的事情。这与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所说的系统 1 主导决策类似,也符合认知心理学中关于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的研究结论。
可以考虑建立定期回顾机制,主动审视那些和长期目标相关的重要事项;有意识地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项预留时间和资源,创造缓冲空间。
稀缺会形成带宽负担,而这就意味着,稀缺不仅会降低流体智力,而且会降低自我控制力。
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
稀缺造就了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会令稀缺长存。
[美]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美] 埃尔德·沙菲尔著.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湛庐文化.2014:49.
天天疲于奔命耗尽精力,就没有办法做更长远的规划,也没有办法为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持续投入精力。
精力耗竭会带来负向循环:精力耗竭常常导致无需思考的娱乐,而这种娱乐往往会带来混乱错误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导致错误的理解,而错误的理解无助于改变现状,只会导致进一步的精力耗竭。
生活节奏的加速是根植于社会网络的持续正反馈机制所产生的自然现象……表现为社会经济时间的超线性比例变化和系统性加速。
社会经济活动时间会根据 15% 规模法则而压缩。
[英] 杰弗里·韦斯特著.规模.中信出版集团.2018:32.
生活节奏会随着城市规模的增长而加快,这不是错觉。城市越大,所有好的和坏的事情都会发生得越快,就连人们都走得更快。
对复杂系统的研究告诉我们,当某个对象按比例缩放时,它的多种指标并非按等比例缩放。当一只动物体重是另一只动物体重的两倍时,前者虽然拥有两倍数量的细胞,但每天所需的能量只比后者高 75%;相同状况下,1 000 万人的城市,其人均创造财富应该接近 500 万人城市的 1.15 倍。
但当然,并不是越大越好。总会有个界限——强度的限制。就像现实世界不会存在哥斯拉一样。
来自理论的估计表明,我们将在未来20~30年时间内经历又一场范式转移。
直到最近,重大创新之间的相隔时间要远远超过人类的工作寿命。
现在,一个典型个体的生活时间远远超过了重大创新之间的时间间隔……进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有望会在其一生中见证几项重大的改变,这极有可能会中断他们职业生涯的连续性。
[英] 杰弗里·韦斯特著.规模.中信出版集团.2018.
这本书的英文版和中文版都出版于 2018 年。作者并不认为巨大创新出现的时间间隔会越来越短,但明确指出在人的工作生涯中,可能会经历多次巨大变革。
人工智能就是一例。现在“AI 泡沫论”开始出现,这符合 Garnter 技术成熟度曲线的预测。无论这次 AI 大爆发是否会被证明是又一次泡沫,但它的确已经在许多方面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它提升了一些特定工作的效率,产出了许多垃圾内容,以及让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降低。
在短短几年内,它已经带来了对职业生涯的显著影响。
古生物学家会为一块化石到底是南方古猿属还是人属而激烈争论。但是,任何进化论者都知道,在进化过程中一定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个体。本质主义者顽固地坚持将一块化石硬塞进一个属或者类,这无异于削足适履。
注意这种把社会割裂成一个个类别的本质主义倾向。我们的社会构成是连续的、广谱的,存在着大量的中间地带,如何从意识上加以正确对待,似乎尚无良策。归根结底,柏拉图的本质主义阴魂不散。
[美] 约翰·布罗克曼著.哪些科学观点必须去死.湛庐文化.2017:80.
理查德·道金斯在这段论述中认为,自然界和社会现实往往是连续的、渐变的,而我们人类倾向于使用离散的、类别化的标签来理解和划分事物,这种做法会扭曲现实,并可能导致有害的后果。
的确如此。颜色、才智、心理健康、性取向、经济地位、年龄等等等等都是连续的,但我们会设置许多人为的界限和分类。
这些分类会导致刻板印象、偏见,以及对复杂现实的简化、阻止彼此理解,甚至制造冲突。分类是个好工具,但和所有工具一样,它也有其适用范围。
分类是有用的工具,但在处理较为微妙的情况时,它会过于暴力。分类源于定义,定义意味着离散。但是真实世界往往是连续的。
正如这本书中所谈到的,从有羽毛的恐龙到我们熟知的鸟类之间,并不存在某个可以明确界定“飞行”的点。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我对物种和变种之间的区别是那么模糊和任意感到非常震惊。”
你碰到的外部事物使你分心吗?给出时间来学习新的和好的东西而停止兜圈子吧。
但你也必须避免被带到另一条道路。
因为那些在生活中被自己的活动弄得筋疲力尽的人也是放浪者,他们没有目标来引导每一个行为,总之,他们的所有思想都是无目的的。
[古罗马] 马可·奥勒留著,何怀宏译.沉思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
马可·奥勒留可能是最符合柏拉图理想的统治者形象:哲人王——虽然他是斯多葛学派的。
这位最后一位罗马贤帝统治时期内忧外患,但他依然写下了十二卷《沉思录》,字字句句都是对自己的追问。
这些困扰公元二世纪的罗马皇帝的问题,现在也在困扰我们。
这本公元二世纪写的书能够流传至今,近乎奇迹。经历漫长岁月依然存在,就说明了它的普适性:对人类本性和理想的探讨。
斯多葛学派的价值观包括遵循自然规律而生活、理性、克制、以及分清自己可控与不可控之物。这和道家思想有些相似,也有点像那篇著名的悼文:“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在生活中,我们也许可以经常问问自己:我想要什么?我需要什么?现在我在做的,是想要的还是需要的?
毕竟,察觉是一切改变的开始。
本周的成果
- 完成了一场活动
- 看了一点书
- 做了一个新尝试
本周的改变
- 做书摘和评论
- 尝试更多地使用卡片法
- 尝试新一轮带人
做得还不错
- 精神状态不错
- 心情不错
- 持续做了一些正念练习
做得不太好
- 运动不足
- 饮食不规律
- 看书时间不够长
下周的目标
- 继续练习正念
- 增加运动
- 多做一些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