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机改善措施和 Gemini 的评价 2025 Week 18 回顾
Contents
之前写了几篇推荐系统如何影响我们决策的文章,例如这篇、这篇和这篇。后来在 Reddit 的digitalminimalism上看到了一个叫 Dumb Phone 的 App,尝试了一下。配合其他措施,现在我的手机屏幕是这样的:
和 Gemini 讨论了一下这个方向,记录一下。后来还有更多的对话,不过那应该算是下一个话题了。
我:我想从数字极简角度开始打破这个循环。目前有这样的一些成功尝试:
- 使用 Dumb Phone 或者类似 app,将手机主屏幕转为简单的列表;
- 卸载掉大多数购物 app 和基于信息流的社交媒体 app,只保留工作需要的,如微信;
- 关闭大多数 app 的提醒通知,只保留绝对必要的,如电话、微信、日历;
- 设置 automation,让打开微信时屏幕转为灰度,关闭时恢复彩色;
- 在主屏幕上不显示微信,需要搜索或者在 app library 中找到;
- 在主屏幕上显示电子书 app,无聊拿起手机时以看书替代微信。
这些方式增加了使用社交媒体 app 的摩擦力,降低了吸引力,提供了替代方案。
请为我分析以上这些措施的有用程度,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打分评价;请列出其他可能有用的方式。
Gemini:你提出的这些数字极简措施都非常好,它们精准地针对了我们之前讨论的“消费主义与内在迷失的负向循环”模型中的多个关键节点,特别是 A (外部环境: 消费主义宣传 & 社交媒体噪音) 和 B (注意力分散/专注力缺失)。通过增加使用干扰性应用的“摩擦力”,降低其“吸引力”,并提供“替代方案”,你正在积极地尝试打破这个循环。
接下来,我将为你分析这些措施的有用程度,并按照我认为的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打分评价(满分10分,分数越高代表我认为其潜在效果越好或越根本),然后列出其他可能有用的方式。
对你已采取措施的分析与评价:
-
卸载掉大多数购物 app 和基于信息流的社交媒体 app,只保留工作需要的,如微信。
- 有用程度评分:9.5/10
- 分析: 这是釜底抽薪的一招。直接移除了主要的干扰源和消费主义入口。购物app是消费主义的直接载体,而信息流社交媒体是注意力黑洞和攀比、焦虑的温床。只保留必要的通讯工具(如微信用于工作)是现实且明智的。这是最具影响力的一步,因为它从根本上减少了接触诱惑的机会。
- 针对模型节点: 强力削弱 A,间接帮助 B 和 D。
-
关闭大多数 app 的提醒通知,只保留绝对必要的,如电话、微信、日历。
- 有用程度评分:9/10
- 分析: 通知是打断专注、触发无意识查看手机的主要元凶。关闭不必要的通知能极大地夺回注意力的主导权,让你从被动响应转为主动查看,从而显著减少B(注意力分散)。只保留电话、核心通讯(如微信)和日程提醒,确保了不错过关键信息,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干扰。
- 针对模型节点: 直接强化 B,间接帮助 C。
-
使用 Dumb Phone 或者类似 app,将手机主屏幕转为简单的列表。
- 有用程度评分:8.5/10 (Dumb Phone 略高,简约启动器app略低一些但更易实现)
- 分析:
- Dumb Phone: 如果真的能切换到功能机,那几乎能彻底隔绝智能手机的干扰,效果拔群。但对很多人来说,完全放弃智能手机的便利性(如地图、支付、某些工作协同)不太现实。
- 简约启动器/列表主屏幕: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折衷方案。它消除了花哨的图标、小组件和视觉诱惑,将手机工具化,降低了其作为娱乐设备的吸引力。这能有效减少无意识的滑动和应用启动。
- 针对模型节点: 削弱 A 的视觉诱惑,强化 B。
-
设置 automation,让打开微信时屏幕转为灰度,关闭时恢复彩色。
- 有用程度评分:7.5/10
- 分析: 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心理学技巧。色彩是吸引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社交媒体和许多应用精心设计的UI。灰度屏幕能显著降低视觉刺激,减少应用的“愉悦感”和“沉浸感”,从而缩短使用时间,降低成瘾性。自动化设置精准打击了你可能过度使用的特定应用。
- 针对模型节点: 削弱 A 中特定应用(微信)的吸引力,间接帮助 B。
-
在主屏幕上显示电子书 app,无聊拿起手机时以看书替代微信。
- 有用程度评分:7/10
- 分析: 这是“提供替代方案”的绝佳体现。通过改变默认行为路径,将无聊时下意识的动作导向一个更积极、更有益的活动。这不仅减少了浪费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还能促进精神世界的丰富(符合你最初的目标)。其有效性取决于你对阅读的真实兴趣和电子书app本身的吸引力。
- 针对模型节点: 为 I (寻求外部刺激) 提供更健康的出口,帮助实现“丰富的精神世界”。
-
在主屏幕上不显示微信,需要搜索或者在 app library 中找到。
- 有用程度评分:6.5/10
- 分析: 通过增加打开应用的步骤(摩擦力),减少了因肌肉记忆或无意识瞥见图标而打开应用的次数。即使只是多一两步,也能打断自动化的行为链条,给你一个微小的停顿来思考“我真的需要打开它吗?”
- 针对模型节点: 为 B 增加一道屏障,针对性控制微信的使用。
总结你的措施:
你现有的策略组合非常棒,覆盖了从源头削减、减少干扰、降低吸引力到提供积极替代方案等多个层面。它们共同作用,能够有效地帮助你朝着数字极简的目标前进。
其他可能有用的方式(作为补充):
-
设定明确的“数字安息日”或“无手机时段”:
- 例如,每周选择一天完全不用社交媒体,或者每天晚上9点后到第二天早上8点前不接触手机/电脑。这能让大脑得到彻底的休息和重新校准。
-
使用应用使用时长限制功能:
- iOS的“屏幕使用时间”或Android的“数字健康”都允许你为特定应用设定每日使用上限。达到上限后,应用会被锁定(虽然可以手动临时解锁,但也是一个提醒)。
-
物理隔离手机:
- 在需要专注工作、学习或与家人共处时,将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或视线之外的地方。物理距离是减少干扰的有效手段。
- 睡觉前将手机放在卧室外充电。
-
定期进行“数字大扫除”:
- 每隔一段时间(如一个月或一季度),检查手机上的应用、订阅、关注的账号,清理不再需要或带来负面影响的内容。
-
对“必要”应用(如微信)进行内容管理:
- 精简订阅/关注: 取消关注不必要的公众号、群聊设置为“消息免打扰”并折叠,只保留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源。
- 关闭朋友圈入口或减少刷朋友圈频率: 如果朋友圈是主要的干扰源。
- 有意识地分批处理信息: 而不是即时响应每一条消息,可以设定几个固定时间点集中处理微信消息。
-
改变使用场景:
- 例如,规定自己只在电脑上使用某些社交媒体,而不是在手机上,因为电脑通常与工作或特定任务相关联,且便携性差,不易随时沉迷。
-
启用“专注模式”的更多自定义:
- iPhone的专注模式(你之前的提问也涉及到了)可以针对不同场景(工作、阅读、个人时间)设置不同的允许通知的应用和联系人,甚至不同的主屏幕布局。善用此功能。
-
培养离线爱好:
- 投入更多时间到不需要屏幕的爱好上,如运动、乐器、绘画、手工、园艺、与人面对面交流等。这些活动本身就能带来充实感,减少对数字世界的依赖。
-
练习正念和自我觉察:
- 在拿起手机前,停顿一下,问自己:“我现在拿起手机的目的是什么?”“我期望从中获得什么?”“这是否与我的长期目标一致?”这种短暂的觉察能打破无意识的行为模式。
-
使用工具监控和分析你的数字习惯:
- 了解自己在哪些应用上花费时间最多,以及通常在什么情境下使用它们,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调整。
这些方法并非孤立的,它们可以相互结合,形成一套适合你个人情况的数字极简策略。关键在于不断尝试、评估效果并进行调整。你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本周的成果
- 除阅读和学习外,手机使用时间降到了一小时
- 持续练习正念
- 运动量还可以
本周的改变
- 精力和情绪状况还不错
- 看了几本书
- 继续改进手机的使用方法
做得还不错
- 降低了手机用量
- 改了几个脚本
- 换了千兆宽带
做得不太好
- 有些拖延
- 练习不够专心
- 正念练习还可以再做好一点
下周的目标
- 增加运动量
- 把日程固定一下
- 多看书